如果你即將前往德國念書,或是已經在德國念書,除了在台灣申請學生簽證的煎熬之外,抵達德國後也還有一連串的挑戰 — — 像是找房、換居留證甚至延長居留— — 等著你。本篇文章紀錄Ting在德念碩士期間多次的申請身份過程,希望給有需要的人參考!
TL;DR
座標 曼海姆Mannheim
2019.09 入籍
網路預約系統上預約時段,事先準備好文件,約定的時段(Termin)當天辦理完畢。
2020.02 簽證轉居留
直接至現場與簽證官預約時段,並了解需要的文件。Termin當天繳交文件、拿到臨時居留證明,居留證製作好再去辦事處領取。
2022.01 延長居留證
疫情緣故,email告知簽證官申請延長。簽證官告知需要的文件。投遞/郵寄文件至外事處,等待簽證官通知補件/Termin日期。Termin當天拿到護照貼紙。
2022.03 轉找工作簽
進行中,同申請延長居留
嗨~大家好,我是南方的Ting!
在德國念碩士兩年半左右的時間,Ting在外事局辦理過大大小小的事務:入籍、簽證轉居留、延長居留證、轉找工作簽,每一次辦理都戰戰兢兢,深怕激怒了簽證官導致拿不到身份。這期間又遇到Covid-19疫情的關係,辦理方式多有變化。以下就以Ting唸書的城市 — 巴符邦(Baden-Württemberg)的城市曼海姆(Mannheim)— 為例,分享申請入籍、居留證的經驗。

入籍
抵達德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辦理入籍(Anmeldung),只要留在德國,這個字就會一直跟著你 😂 。
在哪裡辦入籍?
辦理入籍的單位是各市政府辦事處(Bürgeramt)。
依照城市大小,市政府辦事處可能有好幾處,Mannheim就有14個辦事處。不管你住在城市的哪裡,每一個辦事處都能辦理入籍,但只能在你要居住的城市辦理;搬遷戶籍(Ummeldung,搬家後改登記地)、除籍(Abmeldung)也是一樣的單位辦理。
如何預約申辦?
當初Ting先在市政府網站上的線上預約系統預約一個時段(Termin),預約後會收到email確認信,到時候會依上面的等待號碼叫號。
Mannheim Innenstadt辦事處的入籍辦理櫃檯在大門進去後右手邊,前有等待座位區,並有電視螢幕顯示叫號。叫到號碼之後就可以進入櫃檯區,在指定的櫃檯辦理。

需要準備什麼?
費用是多少?
入籍手續是不收費的。
如何算辦理完成?
入籍當天便能辦理完畢,拿到入籍證明文件之外,第一次入籍Mannheim可以免費拿到一個學期的大眾運輸學期票,印象中可以選擇什麼時候使用這個學期票。若辦事人員沒有主動提供,可以主動詢問一下!
居留證
長期居住在德國,你需要的不是簽證而是居留證。因此,台灣學生抵達德國後,除了先辦理入籍之外,還需要將學生簽證轉成居留證(Aufenthaltserlaubnis)。在台灣辦理的學生簽證時間不等,有些人拿到三個月,而有些人拿到六個月。Ting自己是拿到六個月,最後隔年二月壓線去辦理轉居留(不是很好的做法 😓)。
Ting主要看過兩種形式的居留證,一是電子居留證(eAT),是一張實體卡,多半狀況下會拿到這張卡;二是像簽證一樣的護照貼紙,黏貼於護照內頁。Ting自己的理論是,貼紙是當你簽證/居留證快到期才去辦理轉居留/延簽,而效期不長時,為避免卡片製作好了結果居留證也即將到期的狀況,而出現的變通方法。當然這當初不是Ting可以決定的,簽證官決定發什麼就拿到什麼。
每個地方政府的做法不同,這裡分享的是在Mannheim的經驗。像是柏林市政府的做法就很不一樣,居留證給的是護照貼紙。
當年的Ting拿到兩年的居留證,但無奈兩年後發現還要兩三個月才能畢業,只能申請延長居留證,因此有了兩次申請居留證的經驗,也剛好個發生在疫情前後,在這裡記錄過程、提供參考。
在哪裡辦居留證?
外事局(Ausländerbehörde),一樣位在各市政府辦事處(Bürgeramt)。
外事局底下有不同的辦公室,會以你姓氏拼音的字首指派到不一樣的辦公室的簽證官。印象中,Ting被分配到的辦公室是處理P-S姓氏的民眾。
如何預約申辦?
疫情發生前(2020):
通常是要打電話至外事局預約Termin,但是當時不管怎麼打都打不進去。當初的做法是直接前往外事局,找到簽證官的辦公室,敲門進去直接與簽證官預約時段,順便詢問需要準備的文件。
疫情發生後(2022):
疫情之下,只有拿到Termin的人才能夠前往辦事處辦理,不接受現場預約。另外,進入辦事處都有嚴格的人員把關,在辦事處門口需要出示預約證明。因此外事處提供email作為聯繫的窗口,Ting便寄送email至auslaenderbehoerde@mannheim.de表明想預約延長居留Termin,隨後簽證官會聯絡並告知需要的文件。將所需文件投遞/郵寄至外事處,等待簽證官通知是否需要補件或Termin日期。
需要準備什麼?
以學生辦理居留證為例,事先需要先準備好文件有:
- 護照(Ting有準備影本)
- 申請表
- 租房合約&房東需填寫的租屋許可表格
- 醫療保險證明
- 收入證明(詳見下方)
- 學校的入學證明(Immatrikulationsbescheinigung)
- 證件照兩張 3.5cm*4.5cm
其中收入證明是最讓人頭痛的文件,證明方法很多種,不同簽證官的要求也不一。
第一次Ting提供申請簽證時的block account以及本人德國帳戶明細作為收入證明。很幸運地簽證官並沒有以block account剩下6個月為由要求Ting存更多錢進入block account,但有聽說過這樣的案例。
至於第二次申請時,簽證官提供家人擔保或工作合約兩種證明方式選擇。
若選擇家人擔保,必須提供請家人提供簡單的聲明表示會在就學期間供給財務所需,聲明上需有家人簽名日期地點,並附上家人護照影本;而申請人德國戶頭必須要有足夠的存款,數目依申請期間而定,必須在申請時要有至少每個月861歐的存款。
若有學生實習並且每個月的稅前收入達900歐,則可以以工作合約作為收入證明。此方法需附上近三個月的薪資單為證。
費用是多少?
電子居留卡的費用是100歐;護照貼紙費用是49歐。
如何算辦理完成?
第一次辦理後沒有馬上拿到居留卡,而是先給了一個臨時居留證明,等外事局通知卡片印製完成後,再前往辦事處領取。
第二次Ting拿到的是護照貼紙,因此當天繳費後就可以拿著貼好居留證的護照回家。
值得注意的是:
當你的護照過期時,居留證就會一併過期。
因為護照即將在畢業前過期的關係,當年Ting決定回台灣換新護照後,再回德國申請學生簽換發居留證,原因是:居留證是跟著護照的,當你的護照過期時,居留證就會一併過期。舉例來說,若拿著一年內即將到期的護照辦居留證,即使你收到的居留證有效期兩年,護照換新時又必須再辦一次居留證,這不僅勞力費心,每一次辦理都要付一次費用,也是一筆為數不小的花費。
終於告一個段落!
沒想到說難不難、說簡單也不是很簡單的申請流程,記錄下來卻是需要這麼大篇幅!由於年代久遠 😂,Ting也是把當初的文件挖出來,記憶才慢慢回來。希望這篇能夠幫助對申請流程有疑問的人,若資料與事實有出入,請再留言告訴我們 🙇♀。
任何問題都歡迎留言,或私訊 Ting&Ting 的 IG (tingundting)。如果喜歡這篇文章,也請不吝幫我們拍個手。下次見!